预防登革热要预防蚊虫叮咬。

 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,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、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,重症登革热死亡率高达20%,近几十年来成为日益严重的健康威胁。WHO公布了2019年全球健康面临的zui大威胁清单中,在列的登革热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被列为主要的健康问题。登革热通常在夏秋季节高发,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称,广东已进入登革热发病高峰季节。

  那么,什么蚊子的威力如此大?登革热病毒又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?该如何防治?

  登革热病毒的传播

  据医生介绍,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,我省多为白纹伊蚊传播。病毒通过蚊子的叮咬传染给人类。蚊子通常在吸食被感染人血液时获得病毒,被感染的蚊子终生均能传播病毒,少数还可经卵将病毒传给后代。

  登革热的症状主要表现为:突发高热,一两天内体温升高到39℃至40℃,高热常持续一周不退; 体痛,感到头痛、眼眶痛、肌肉关节和骨骼痛,整个人觉得很疲乏;发红,脸部、颈部、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,貌似“酒醉状”,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、浅表淋巴结肿大、牙龈等无端出血等,皮疹: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,不高出皮肤。

 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

  登革热的潜伏期  一般为3~15天,多数5~8天。

  登革病毒感染  可表现为无症状隐性感染、非重症感染及重症感染等。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,临床表现复杂多样。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三期,即急性发热期、极期和恢复期。根据病情严重程度,可将登革热感染分为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两种临床类型。

  急性发热期  患者通常急性起病,首发症状为发热,可伴畏寒,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℃。部分病例发热3~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,1~3日后再度上升。发热时可伴头痛,全身肌肉、骨骼和关节疼痛,明显乏力,并可出现恶心,呕吐,腹痛,腹泻等胃肠道症状。

  急性发热期一般持续2~7天。于病程第3~6天在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。典型皮疹为见于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及“皮岛”样表现等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,如皮下出血、注射部位瘀点瘀斑、牙龈出血、鼻衄及束臂试验阳性等。

  极 期  部分患者高热持续不缓解,或退热后病情加重,可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明显的血浆渗漏,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及其他重要脏器损伤等。极期通常出现在疾病的第3~8天。出现腹部剧痛、持续呕吐等重症预警指征往往提示极期的开始。

  恢复期 极期后的2~3天,患者病情好转,胃肠道症状减轻,进入恢复期。部分患者可见针尖样出血点,下肢多见,可有皮肤瘙痒。白细胞计数开始上升,血小板计数逐渐恢复。

  多数患者表现为普通登革热,少数患者发展为重症登革热,个别患者仅有发热期和恢复期。

  确诊为登革热,是否需要隔离? 医生提醒,如果确诊为登革热,需要在医院防蚊隔离治疗,以免经蚊子叮咬将病毒传染给家人或其他人,隔离时间一般为5天左右。病程超过5天,并且热退24小时以上可解除隔离。登革热患者热退24小时以上同时临床症状缓解可予出院。

  登革热的预防

  医生表示,登革热不会人传人,蚊子是其传播媒介,因此控制登革热zui有效的方法就是灭蚊。

  预防登革热要处理孳生地、消灭蚊蚴疏通沟渠、下水道,防止积水,填平洼地、翻盆倒罐清除积水。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殖植物,对于花瓶等容器,每星期至少清洗、换水一次,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。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,摧毁白纹伊蚊孳生地。

  预防登革热要杀灭成蚊 在室外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法或热烟雾剂法;室内可选用蚊香、灭蚊灯、电热灭蚊片、灭蚊拍、瓶装杀虫气雾剂等。

  预防登革热要预防蚊虫叮咬 市民可为居住或办公场所安装防蚊纱窗,外出时尽量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,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,切记远离积水等蚊虫孳生地。